清明,冬至到底是农历还是新历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4:07:45
不是说都是农历节气吗?怎么都是固定的新历中的一天啊?
清明4月4日或者5日,冬至12月21日或者22日(因为会有闰年闰月的原因)
那如果是农历的话绝对不会固定在每年的新历的同一天吧?
真是搞糊涂了我
谁能解答一下
我知道应该是农历的节气
但问题是农历的节气怎么会是新历的固定的一天?
你看除夕,中秋,端午,重阳,有哪一个是固定在新历的某一天的?
都还是没说道点子上,想了半天我也没弄明白

24节气是按照阳历的历法来划分的,并不是按农历划分。
这个阳历是广义上的,并不是特指我们如今使用的那个历法

世界历史上一共有很多种历法,不过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类叫阳历,其中年的日数平均约等于回归年,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则人为规定,如公历、儒略历等;一类叫阴历,其中月的日数约等于朔望月,而年的月数则人为规定,如伊斯兰教历、希腊历等;另一类叫阴阳合历,其中月的日数平均约等于朔望月,而年的日数平均又平均约等于回归年,如中国的农历、藏历等。

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它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因此,从这一点,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分析出来,24节气虽然是来自古代中国,但是它的算法却是与现有的阳历基本吻合,并且准确地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

虽然,24节气是按照阳历的历法来划分的,但是也还是有前后一两天的摆动,不过,基本上变化也是固定的。以立春为例:每年的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同样,对于,霜降这个节气,也是在每年的10月23日到24日之间,可见相差还是非常小的。但在阴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24节气作为指导农业的一个重要依据,一定要比较的准确才可以,所以,如果用阴历来划分的话必然就会带来很大的误差,当然也就起不到什么及时的指导信息作用了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简介:农历其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