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作者写这首词的心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4:22:37
用300字左右描写作者写这首词的心情,或者想法
可以随便抒发自己的感情 谢谢回答啊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相传也是他的绝命词,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将人生的愁苦写到极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良辰美景,谁人不怜,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谁人又能读懂词人此时心中的悲苦:原本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眼前的春花秋月仍与当年无异,如烟往事却已一去不返,越是美好的景色此刻越是刺痛他的心啊!遥想曾经终日纸醉金迷、声色犬马,这位亡国之君除了满腔悲苦,心中也有一丝悔意,于是慨然恨到“往事知多少?”
  “往事只堪哀”啊,当真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为免于徒增伤感,还是“独自莫凭栏”吧!怎奈昨夜东风又起,明月之下,独自登上寂寞的“小楼”,引发多少对故国的怀念,生出几许离愁,添发几多怨悲?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无数次使他夜不能寐,正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欲罢难休,欲罢怎休!愁!愁!愁!

  遥想那“雕栏玉砌”应该是光彩依然吧,可当年的“朱颜”却无处可寻,“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山河”,瞬间如落花飘去,杳然不再,唯作烟梦罢了!这一“在”一“改”之间,道尽了几多物事人非的酸楚与哀伤,又怎能不“欲语泪先流”啊?
  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独掀万古愁。这重重的哀愁就如无边春水,含恨滚滚,日夜绵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肺腑之痛、炽热之情,如泣如诉,催人断肠,“真可谓以血书者也”。李煜的“一江春水”将满腔哀愁形象化,“向东流”更是将愁之无边表现得酣畅淋漓,于是此句一出便千古传诵,堪称写“愁”句中一胜。
  李煜为帝王,可他的词句中却毫无帝王之居高临下,采用的是纯尚自然的语言,流露的是平凡人的真情实感,如何能不富有感染力,怎能不流传于天下?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

三百?太多了吧。我总感觉有阴谋。是不是要我们帮你做作业呀?

很悲伤的。因为亡国了。在写这首诗诗时,已经亡国了。

这是一首“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