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士与红卫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3:32:42
查了下关于60年代美国嬉皮士和中国红卫兵

嬉皮士是反体制反战,追求性解放,追求的是一种自由和真理
而红卫兵却是对人的反,在高级领 导的指示下

问题 有没有人能详细的讲讲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呢?可以从两国文化,历史等等角度探索,也可以说说60年代青年的共同之处,答得好好加分哦
汗,都是60年代的青年啊,为什么不可以联系在一起呢?其实也是为了研究英语专题才查资料的,希望大家能帮我一下 .这个绝对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很多人都拿来作比较

有些事情,也许迟早会产生,也许早就发生,也许今后还会发生。
这些事情,也许已经过去,也许还在进行,也许还会延异到永远。
上世纪六十年代,确切地说是在六六年,六七年和六八年,在地球大约北纬四十度的地方,相隔可能正好都是八小时的时间差,发生了三大学生运动。
中国于六六年夏发生了红卫兵运动,八月,随着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运动开始走向高潮,参加者也从最早的普通中学生,发展到大学生,甚至国家职工和农民。
美国于六七年夏,嬉皮士在旧金山的金门公园等地,组织了持续近三个月的“爱之夏”活动,数万嬉皮士从全美各地云集于此,整日地弹唱、聚会、吸毒、反战,从而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嬉皮士的活动大规模化、公开化和社会化,HIPPIES的称呼也成为社会现象和流行语,嬉嘻皮士终于酿成被社会公认的一代人和潮流。
一九六八年五月,法国爆发了红五月运动,著名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走向街头,行进在学生队伍的最前头。

当摇滚成为经典,四十年过去,回顾这一现象,不免有隔世之感。
别再说嬉嘻皮士成了雅皮士,当年的群居在共同体的青年男女,怕都在五十到六十岁之间了吧。那种反叛社会,批判传统的反文化精神,是否积淀下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
八十年代并没有产生新思想,所有的思想都是在六十至七十年代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八十年涌现起来的,成为今天精英的思想群体,其实正是六、七十年代的产物。焉知他们不是在主宰着今天的思想?
中美国情不一样,我们也不好随意比附红卫兵与嬉皮士,但几乎同时,在两个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与制度回然不同的国度里发生的运动,难道没有相似之处,难道没有共同的深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之因?
英国的布莱尔前首相,中学时代是个几乎被开除的长发嬉皮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是反越战的逃兵。德国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这个当今德国最受欢迎的政治明星,曾经在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中与警察交过手。焉知今天的社会精英没有做过坏事,没有当过流氓,没有……?据说我们也有好多几个部长是红卫兵。

也许我们可以引为自豪,我们曾经是类嬉皮士,我们曾经是红卫兵,我们曾经欣起过一场巨大的社会风潮,我们曾经怀疑过一切,批判过一切,反叛过一切。虽然四十年过去,但这种精神却深藏在我们的头脑和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