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该课题国外研究进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0:53:24
急!啊!!!!!
答得好分全给你!!!
谢谢了!!
在线等!!!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贸易摩擦……当晦涩的情绪渐渐混淆我们的视听之时,也许我们应该暂时搁置那些关于订单多与少的纷争,让自己的思绪沉淀,多倾听一些理性的声音。

  “还是那句话,要学会面对现实、理清思路。”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表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规避南辕北辙的命运。

  “更多的智者将进入这个时代的快速发展通道。”蒋衡杰说,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是单纯靠情感可以判断或者左右的问题,只有顺应产业与经济运行的发展规律,才能吸取到最优势的产业资源,成为这场较量中的最后赢家。

  理性视角看“阵痛”

  2008年,中国服装产业到底面临着怎样一个“阵痛期”?

  最近,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针对服装产业集群以及集群内部的企业做了深入地、高密度地调研。

  在他看来,数据成为了揭示一个产业脆弱以及力量的最好证据。对服装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离不开行业调查的展开、统计网络的建立以及对数据的动态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分析:2008年1-5月,服装产量增幅较2007年同期回落近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9.19%,而从业人数仅增加了1.92%,企业平均人数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6.66%,行业亏损面扩大了9.22个百分点。

  面对这些数据,蒋衡杰并不回避用“情感与发展规律相冲撞”这样的描述来表达中国服装产业所面临的忧思――“在产业自我调整和提升的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它们将迎来情感与发展规律冲撞的关键时期。”蒋衡杰说,“这代表着行业洗牌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且这一次冲撞更多地来自于市场的影响,杀伤力非常直接。”

  那么,怎么看待这样的“杀伤力”?这种“杀伤力”的背后,有没有可能辐射出一些“新生力”?

  蒋衡杰希望用更为理性的视角来看待“阵痛期”。

  “一个客观情况是,目前产业资源优势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企业单纯地在用‘勇者’的形象示人,这种思维方式很难落实科学发展观。”蒋衡杰说道,“我相信,适度的优胜劣汰,将使得中国服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