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背景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8:32:26
分析其实施后的利弊得失。

从国内背景看。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产品只占国家全部产品的l/3,农业产品则占国家全部产品的2/3。1914年沙俄的工业产品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2.46%。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当时俄国的工业产品产量和落后的西班牙不相上下。俄国不仅在经济技术上要依赖于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要从国外输入大量的机械设备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接踵而来的外国武装干涉及国内反革命叛乱,使已属落后的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给苏维埃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总数达390 亿金卢布,超过战前整个国家财富的1/4。1920年,工业产品只有战前的14%,农业状况更加严重,其产量只及战前的60%。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工厂停产和粮食奇缺,引起了失业和饥 荒。1920—1921年,全国就约有3300万人面临饥饿和死亡。

从国际背景看。当时的苏维埃国家是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后,资本主义世界在对待苏维埃国家的态度上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主张继续实行公开的武装干涉政策,“不认承”苏维埃国家;另一种主张同苏维埃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和经济关系。但是,不论前者或后者,它们的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颠覆苏维埃政权。苏联只有建立雄厚的工业化基础,才能与敌对势力抗衡。

显而易见,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被粉碎后,苏维埃俄国党和政府所面 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被破坏了的国民经济。然而恢复国民经济,只意味着要达到1913年的水平,达到一个仍然是落后国家的水平。 要使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彻底“摆脱资本桎梏的整个解放事业的成功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就必 须“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

因此,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主要是为了:(1)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2)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3)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当时苏联四面都是敌人,需要强大的工业来保卫自己。利么当然是大大提高了工业实力,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的话就是这一体制到了后期就僵化了,是苏联经济发展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