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烦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23:14:53
佛法里的烦恼都有什么谁给说说
佛家是怎么看待烦恼的

略释十四个不善心所,这些都是学佛过程中产生的烦恼。
  (1)痴——是愚痴、无智或心的暗昧,不能如理作意。有不通晓或覆蔽所缘的自性的作用。痴,是一切不善的根本。
  (2~3)无惭、无愧——无惭,是无惭厌或无耻,即不厌恶身的恶行等的状态。无愧,是无愧惧,即不畏缩或无怖畏身的恶行等的状态。它们是惭与愧的反面。
  (4)掉举——即心的浮动、不寂静而散乱的状态。如风吹旗扬,有不稳定的作用。
  (5)贪——是贪爱所缘。以不施舍为现状。有粘着所受的作用。
  (6)见——即邪见,或不如理的见解。有执着的作用。
  (7)慢——即令心高举、欲自标榜的状态。有傲慢的作用。
  (8)瞋——即激怒的状态。有燃烧自己身体的作用。
  (9)嫉——即嫉妒。有不喜见他人的繁荣的作用。
  (10)悭——是悭惜。即隐秘自己已得或当得利益的状态。有不能与他人共有他的所得利益的作用。
  (11)恶作——即轻蔑或后悔其所作的状态。
  (12)昏沉——即心的沉重或消沉而不堪努力的状态。有除去精进的作用。
  (13)睡眠——即心的倦睡、沉滞及眼的昏昏欲睡的状态。有除去精进的作用。
  (14)疑——即犹豫不决。有动摇的作用。疑,是行道的障碍。
  所有的烦恼都是来源于贪、爱。都是错误执著的产物。

佛法里面所谓的烦恼,粗的烦恼,包括我们所有平常人的不欢喜、不愉快、担忧、以及各种我们所能想的到的烦恼,都属于佛法中的烦恼中粗大明显的部分。

佛法中有细微的烦恼,平常人观察不到自己的这些细微的烦恼,比如“分别心,看见一件事情有好、坏的分别,牛比鸟儿大的分别,菜有好吃不好吃的分别”,这才通常人看来,连烦恼都不是,但如果一个人把前面说的粗大的烦恼都断光之后,剩下的这些,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情绪的影响,也没有什么烦恼可言,但这些确实阻碍他见道的东西,所以仍然属于“不好的东西”,是烦恼,应该除去。

这些烦恼无论粗大还是细微全部来源于“我执”,也就是执着于有一个“我”存在。当然为什么说“我”仅仅是一种执着,不是真的有我,就是比较深入的佛法理论了。

追求五官上的享受'感受'(包括名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