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哪位道长回答一下,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6:56:15
既然说清静二字,且明显经文中认为清、静是浊、动的根源,认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那为什么写的是“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而不是“静者动之基”,还是我的文言文水平不够,理解有问题?

楼主您好。

我是佛教徒、但是对道家的哲学一向很有好感。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没有清、那么哪里来的浊呢?清浊是共生互补的两个概念,你想想看,人类在没有“清”这个概念时,它会认为有“浊”吗?另外,只有存在清的状态、才有可能由清转浊啊!如果只有浊、就没有变化了、也就没了浊。动静也是一样的。

同时,这两句话的两个词也可以掉过来用啊!清者浊之源,浊者也是清之源;动者静之基,静也可以是动之基。老子在道德经里阐述过类似的看法,阴阳本来就是互生的、而不是单向。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的确令人费解,个人认为此处有错,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无人质疑。正确的说法,应当是:“浊者清之源,动者静之基”,“浊”和“动”相对,“清”和“静”相对,这才合乎行文习惯。最重要的是,修道本来就是一个由浊至清、由动至静的过程。说“浊者清之源”就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非常令人费解。好像“清”是不对的,“浊”才是对的。
若说是阴阳互生,反过来讲也对,那就应该是:“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仍然应当是“清”、“静”相对,“浊”、“动”相对。
《参同契阐幽》有“昏着明之基,浊者清之源”,也可证“浊者清之源”才是对的。

我是个道士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早晚功课经的(早课部分)
源,源头。基,基础、根本。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指清、浊、动、静乃相对之态,有晴天就有阴天,有生就有死,两者相互转化的运动,才有生生不息的大道运行(《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
动者静之基,我是认为,动是静的基础。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是必然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动就不会有进,两者可以转化,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以你的提问立足点:是有生命的静,不是死静。那么,举个例子吧!电脑显示器,没有屏幕上不断的刷新,你怎么能看到静止的文字和图片?所以说,动者静之基。你所见的,都是在动的基础上形成的静。

先要说道是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无极就是佛家的空,道家的无为,儒家的至善,世间一切的事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