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震灾孤儿物质援助重要还是精神援助重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1:00:11
本周五辩题。我方观点:精神援助更重要。
求论点、论据、分析等,最好还有对对方的提问。谢谢

论点
精神援助,也即心理干预最重要
如此严重的创伤,如果不能很好的治疗,很可能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阴影里,而没有快乐所言
物质在于其次,因为我们当然能够保障其基本的物质生活

论据
所谓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创伤事件的个体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防止精神崩溃,使之尽快摆脱困境。这是一个短程帮助的过程,也称为情绪急救。危机干预的目的一是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的发生;二是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鼓励当事者的自信心和正确地自我评价,提出适当的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三是提供适当的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危机干预的最低治疗目标是在心理上帮助病人解决危机,使其功能水平至少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最高目标是提高当事人的心理平衡能力,使其高于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创伤事件可激发当事人对伤害或死亡的反应性害怕、绝望和恐惧。美国纽约医师学会的一项研究显示,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有100万以上的纽约人发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该学会的调查显示,9•11事件后美国纽约曼哈顿地区1/4的儿童接受心理咨询,而成人中24.6%的人酒精摄入增加。9•11灾难发生后,美国政府立刻雇用大批心理医生,对幸存者和现场目击者实施针对心理危机的紧急干预;同时纽约市教育局派出大批学校心理专家,对教师和学生实施心理辅导,疏解他们心中的恐惧。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无情地袭击了人类。这一天,20多万生命被无情的海浪吞没。心理学专家们倾听了上百名幸存者的故事。有幸存者眼睁睁看着突然袭来的海啸,让亲朋好友以及成百上千人顷刻间在自己眼前丧生,与死者的生离死别以及没能阻止亲朋的死亡,让他们对自己还活着产生了负罪感。有个幸存者告诉前来援救的心理学专家们说:“我看到妻子被海浪冲走了,我不顾一切地放开了我的孩子想去救她,但却于事无补。”这名幸存者在普吉岛上徘徊了6天,不吃不睡,最后通过救援人员10多小时的说服,才回到曼谷家中。

“有个法国妇女在海啸中失去了孩子,她一遍一遍地回想这件事难以自拔。这种心理创伤,有点类似于纳粹大屠杀幸存者子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心理专家克雷罗这样说。美国华盛顿大学一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