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悲悼》3部曲中《猎》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4:25:35
《悲悼》的事件 事实 行动 目的 是什么?要详细说明 100分送上

与奥尼尔的其它作品一样,《悲悼》是一部精心设计的杰作。无疑,他试图依照严格的决定论原则进行创作,并赋予其生活的表象。孟南家族的悲剧命运在这里变成了一种生存状况,在这种状态中人们很难摆脱机械性的自然规律和心理规律的束缚,人们失落了自我,也失落了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失落的主要表现是逃避现实,不敢直面自己的生存。孟南一家都幻想能生活在一个远离尘世的海岛上。卜兰特把它称作“我所心爱的岛”;他和克莉斯丁的处境急急岌岌可危时,他还想念这岛:“现在我能看见它们——那么近——却又远在千里之外!月光下面温暖的土地,可可树丛里沙沙作响的贸易风,珊瑚礁上的波涛在你的耳朵里低唱,像一支催眠曲!如果我们现在可以找到那些海岛,我们就可以在那里获得安静与和平!”艾斯拉也这样对克莉斯丁说:“我有一个念头,如果我们能丢下孩子们,一同去做一次航行——去到世界的另一面去——找一座什么岛,我们可以单独地在那里过一段时间。”奥林向往着一本名叫《提比》的书中写到的南洋群岛,他说:“我看了又看,最后那些岛代表了一切与战争相反的东西,代表了一切和平的、温暖的、安全的东西。”而且他还把海岛当作了母亲的形象。这三个男性对海岛的向往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把海岛当作了母性象征,一方面想从中得到原始欲望满足,从“原父”手中获得对女性的占有权,另一方面又想逃避现实世界中由清教文化所造成的恐惧。奥尼尔在工作笔记中曾这样谈到剧中“海岛”意象:“发展南洋群岛主题(motive)——它对他们所有人的吸引力(从不同的方面——解放、和平、安全、美丽、良心的自由静默等等)——渴望原始性——母亲形象——向往船儿的远离恐惧的没有竞争的自由——使这海岛主题经常出现。”[8]奥尼尔在这里谈到的母亲形象、原始性、恐惧、海岛意象,其实反映了这三个男性想追求一种和谐的性关系和宁静心理的梦想,是他们性心理的一种升华。然而现实的残酷使他们认识到南海岛上的理想之梦太渺茫,他们便在生活中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它具体表现在艾斯拉对公共事物的热心,克莉斯丁同亚当姆的浪漫关系,奥林对母亲的眷念和对姐姐的依恋。当他们发现这些寄托仍无济于事时,他们便选择了自杀作为最后的逃避手段。克莉斯丁的自杀显示了亚当姆之死对她产生的巨大影响。亚当姆被她看作是摆脱孟南家族命运的象征,通过自杀,她奔向了自由的彼岸。而奥林的自杀却显示了他性格中的怯懦。他似一只蠃弱的小虫无法挣脱邪恶的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