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急!!!!在线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3:32:29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在选文第二自然段家人团聚的场面中,描写木兰一连串的动作有何作用?

2.文章结尾部分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段意。

4.选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木兰在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5.找出两个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大哥大姐帮帮忙!!3Q~~……
只用回答第2,3问

1.在选文第二自然段家人团聚的场面中,描写木兰一连串的动作有何作用?
表现木兰的女儿本色,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2.文章结尾部分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隐喻 木兰机智勇敢,善于隐藏自己。

3.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段意。
木兰还乡

4.选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木兰在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找出两个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策勋十二转 转通卷 量词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问题研究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
2.“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