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完整到5千字。跪求!下面是我的保险论文,我是学金融保险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7:11:54
中国北京市民的保险意识调查和分析一. 中国保险意识的现状
上面的一首打油诗,说明了我国的保险意识的现状和对保险意识的偏见。保险从起源开始,就是为了分摊风险,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人的保险意识虽然受到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人的风险意识。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而高速度的发展必然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城市居民普遍对改革后可能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医疗费没有保障等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子女教育、失业保障、养老、长期护理等支出上升,使市民的保险意识被较充分地激发了出来。事实上,一方面,人们的风险、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与人们财富积累的加速,以及银行利率的下调,闲置货币和银行存款拥有者对财富的升值问题越来越重视。因而人们更加青睐一种能兼具保障、储蓄、投资功能,并且能有效防止通货膨胀侵蚀的新型金融产品。但现实中的人们面对风险往往采取了储蓄、国债买卖、外汇宝交易、证券投资等缓冲方式来分散风险,也就是说,处于萌芽状态中的保险意识往往在成长过程中就转而化为其他金融产品需求,而不是保险需求了。这就告诉我们,在金融市场产品不断创新的今天,要让保险意识转化为保险需求,保险业就必须参与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去,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寿险产品与货币市场上由银行、投资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共同基金、定期存单和其他短期金融工具相比,是建立在税后基础上的,保险合同的各种费用水平比较合理,因而在风险保障与投资方面应该更具竞争力。有关专家指出,公众保险意识不强是一个早已存在的客观事实,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和特殊的经济社会条件背景,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相反,作为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行业,对于公众保险意识的现状,保险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单纯地抱怨往往会忽视自身在提高公众保险意识方面的应尽义务。
公众的保险意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教育和培养的结果。今年以来的两次巨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起到了公众自我教育的效果,但这只能成为保险业主动承担起国民保险教育职能、强化公众风险意识、普及灾难应对常识、积极引导风险防范措施的一个良机。如果总是希望于公众的自我教育,其效果只能是短期的,而且往往也是不现实的。

(1)目前的保险市场
当今保险市场为于第三阶段:1

你去网上找一些近年来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外国的对比 就可以说明我国的保险意识淡薄
根据最新保险年鉴数据,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为55.3美元(保险密度=总保费收入/总人口数量*100%),意思就是全国平均每个人贡献了约380元人民币的保险费。而世界平均保险密度水平为512美元,是中国的9倍多。

各种文稿 论文的代写,现在很普遍。在淘宝上有很多的店铺。向大家推荐一个
淘宝 (万可小店) 质优价廉 保证通过,免费修改
希望你能多对比几家的

3)保险的分类
4)保险的未来,重在以保险代替理财的方面,这方面如果规范很容易
5)险种的扩展,这方面你可以就中国和外国比较的写。资料很好搜到的。比如储蓄保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