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国信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7:48:11
谁能回答我何为中国信心,中国需要的是信心还是什么?还是说中国从来没有缺乏过信心!
在金融危机中如何建立大国形象,处于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我们需要中国信心日吗?
那三楼的意思就是中国需要信心,我们需要更加强大的信心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信心”成为热门词汇。对经济形势的清醒认识,应对危机的正确决策,改革开放积累的深厚“家底”,“万众一心、黄土成金”的团结奋斗……有利的基础和条件,让我们面对危机时,显得镇定从容。
中国信心,是中国力量的源泉。可是,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
势、面对困难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光有信心是不够的。要想在经济寒冬中孕育生机、在危机中抢占先机、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不仅要靠中国信心,还要靠担当精神,靠中国人民的意志、能力和智慧。

在小小的地球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我们无法推脱、无处逃避。被动应付,无所作为,就会错失发展良机;主动出击、有所作为,就可能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应对危机也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需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需要各行各业、各族各界共同担当重任。

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从来就不缺少担当精神。推翻帝制的孙中山,建立新中国的毛泽东,启动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即使是你我身边,也不乏平民英雄。自发奔赴冰雪灾害前线的唐山农民,在地震的废墟中徒手扒出幸存者的战士,在穷乡僻壤支教多年的大学生……他们的身上迸发的志气和勇气,成为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敢前行的精神动力。

共克时艰,还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们有些企业倒闭了,可是也有不少企业逆势成长,逆风飞扬。成功的事例充分说明,释放创造活力,提高创新能力,苦干、实干加巧干,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中国能否通过科技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经济繁荣?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怎样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补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短腿”……对此,人民在期盼,世界在瞩目。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今天,中国的一举一动格外引人关注。有俄罗斯媒体指出,中国经济出现了恢复的迹象,有望率先走出全球危机。对于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走出危机仅仅是第一步。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既要努力实现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