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香气的克拉克分类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53:06

三次产业分类法概述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1935年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提出对产业的划分方法。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阶段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纺织、钢铁及机器等制造业迅速崛起和发展;

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

费歇尔将处于第一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二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三产业。即把产业门类划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这一产业分类方法提出后,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讲,所有的传统产业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三次产业划分基础上的。因此,其理论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就像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有其现实的背景,从而具有某种历史规定性一样,三次产业划分的提出也不例外。这种划分法,是以工业时代的产业经济发展为现实背景的。当时,经济发达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还处在以工业化为主导的阶段,其划分的依据是物质生产中加工对象的差异性。也就是,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界;第二产业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其余的全部经济活动统归第三产业。
[编辑]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缺陷

1、有些产业的归类尚存在争议。

2、第三次产业内容过于繁杂。
[编辑]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局限性

进入80年代,信息技术及以其为核心的现代高技术群迅速壮大,人类产业活动的规模和方式有了巨大变化,三次产业分类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包括:

• ①需求结构升级使产业范围扩大,产业正涵盖起愈加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域,包容进越来越多的形式、日益多样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人类经济活动。产业活动愈来愈成为非单纯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