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关于显微镜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8:57:29
1、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可能是( )
A.污物 B.气泡 C.细胞 D.墨水

2、观察的视野中既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压住盖玻片,气泡出现的变化是( )
A.会变形,会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
C.不变形,不移动 D.不变形,会移动

3、照明充分的情况下,在显微镜视野内可看清洋葱表皮细胞物色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调节物镜距离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3左眼注视目镜 4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5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6出现物像
A.253164 B.132546
C.253146 D.251364
第4题我觉得应该选A啊。。出现物像了以后再转动让物像清晰才对吧。。?

1 B
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不可能是污物或是墨水,因为污物或是墨水不为白色,而且形状,一般为不规则,是细胞?当然不可能
2 A
用镊子尖轻轻压住盖玻片,盖玻片与载玻片间的间隔更小了,气泡的面积会大一点,当然,气泡一定会动的,你可以自己那塑料板试一试
3 D
液泡几乎是透明的,所以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此时如果使视野变得更亮一点,想象一下,会看清吗,之前可能还可以看清一点轮廓,因此要使视野变暗,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 A
调节物镜距离的目的是看清物象,所以最后一步是4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排除B C,AD的区别是1 3两步的先后顺序,回想一下实验步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是要使视野内出现物象,但是如果不用眼睛看,又怎能知道,物象到底出没出现所以正确顺序为253164,选A

我可是我们班的生物“权威”哦
备战中考的初三大姐姐敬上

1、B
2、A
3、
4、A
个人见解
我初一下

1.B 气泡对光线有折射形成的,周边亮中间暗

2。B 这时的气泡一般都是很小的。如果是大气泡才会移动。

3。D 液泡透光性好,应该让光线暗一些。

4。C 有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就知道了。

1A
2A
3D
4D251364

应该是:
1、B 这个课本上应该有的!就是气泡,记着就好~
2、B 气泡会被压扁……
3、C 就和采用高倍目镜或者物镜的时候要用较暗的光线一样,观察液泡也要暗一点,否则会反光……
4、D 应该用眼睛看着镜筒才知道有没有出现物象嘛!转上来的时候较清晰的物象就会突然出现的,当然要看着镜筒啦~我们刚考过实验操作,不会错的~~

除了2我不太确定(不过应该只能选这个了),其他的应该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