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张爱铃小说的悲剧意识这篇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8:40:35
写作张爱铃小说的悲剧意识这篇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张爱玲是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才女,不平凡的没落贵族家世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使她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和大悲,喧闹和孤寂。这就铸成了她悲观的作家气质,使她对人生既抱有热情而荒谬的幻想,但更多的是悲剧意义上的洞察——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式的感伤与彻悟,构成了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基调。

论据当然是要从小说中找啊~《倾城之恋》、《金锁记》等里面都可以找到这类痕迹

ps:hoho,敢问阁主是哪个学校的?你们老师不会上网么?

张爱玲有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父母离婚,父亲一度又扬言要杀死她,而她逃出父亲的家去母亲那里,母亲不久就又去了英国,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她与胡兰成的婚姻也是一个大的不幸。这些经历都为她的小说奠定了悲剧气质。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
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