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父亲在拐角处等我 完成习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6:45:19
父亲在拐角处等我

那是我最敏感脆弱的年少时光,16岁,读高一。
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咧咧的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但照样意气风发。我也不像骄傲的张小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都爱理不理。男生们都说:“看张小凡的下巴,都快抬到天上去了!学习好点,长的漂亮点,有什么了不起呢,不过是个农村来的,哪比的上人家安安。”
没有人知道,其实我不愿意这样一次次地被人家拿来与张小凡做比较,尤其不愿意听到“农村”这个字眼。我的父母,若是农民也就罢了,但他们却是从农村来到这个城市的最底层,最卑微的居民。母亲在一家医院做洗衣工,双手常年累月都是破裂红紫的:而父亲,则蹬着一辆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跑着拉散客。偶尔,我站在教室的阳台上,会看到父亲迎着风,吃力地蹬着三轮车从校门口驶过。
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违背约定,在校门口停留的。父亲一直都为我这个女儿而感到骄傲,所以每个周六下午,不管有多少挣钱的活计,他都不会去做,只为拉我这唯一的客人。我借校门口车太拥挤看不清他,还有我作为学生干部要给老师汇报工作为由,让父亲在离校门口约有一百米的拐角处等我。
张小凡与我一样,会等到所有学生都走了,才离开教室。她是个非常用功的女孩,所以周六放学后,也要留在学校看书。而我,就在她均匀的呼吸里,一边哗哗翻着课本,一边祈祷她快些离开,这样,就不会在拐角处,被她瞥见我隐藏在从容里的满面尘灰。
可是,张小凡却总是在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后,才安静地离开。照例是轻扬着下巴,眼神冷静淡定。每每听着她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楼道里渐行渐远,我的心,才会稍稍地沉下来,继而迅速的收拾好书包,冲出门去。
每次父亲老远看到我,都会开心地按起车铃。我迎着这清脆的铃声走过去,总会觉得愧疚,然后便恨那个张小凡,若不是她,父亲不会饥肠辘辘地等我那么久。
又一个周六,我在张小凡走后,向学校外的百米拐角处分奔。无意中一歪头,在拐角的另一侧,竟看见张小凡正坐在一个人工改装的电动三轮车里,冲着车上一个农民工一样的朴实男人,说笑着什么。男人在发动车的时候,看上去似乎很费力,最后是张小凡下车来帮忙后,车才突突地被发动起来。
车走出去很远了,我才试探性地

1,因为父亲疼爱并且为“我”这个女儿感到骄傲,每周六下午都专门来接“我”,而“我”为自己的父母是“农村来到这个城市的最底层”的人儿感到自卑,让他在离校门较远的地方等“我”。
2,(1)用这些词语与“我”心里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小凡并不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卑和窘迫。
(2)“老远”和“都”表现出父亲尊重和理解“我”,并且为了维护“我”的尊严很守承诺,使后文更显得“我”与小凡的区别。另外“都”更突出父亲见到女儿高兴的心情,让人觉得很质朴。
3(我很久没做这个了,不太明白相照应是啥意思?)
4,小凡表面上看似不和人怎么亲近,其实心里充满对自己父亲的爱戴,并且不在乎别人怎么想,自己做好自己的事。而“我”虽然和她一样学习好,家庭出身不是很好,却很在乎其他人对自己家庭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父亲对自己爱的付出。虚荣占满了“我”的心。
其实生活中像本文主人公一样的人有很多很多,总是因为在乎一些表面的光环或是别人的眼光而忽略了身边其实很重要也很温暖的爱或者付出。看了这个文章我们都应该自我反省一下,不要忽视了身边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