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中国邮票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3:28:42
现在邮票背面有胶,请问问大家从49年发行的邮票到现在都是全胶的吗?有没有这方面的介绍?(我听我的爸爸说好象是从70年代才有胶的,是吗?)谢谢大家。请介绍的详细点。

中国邮票是否全都在票背刷胶呢?不一定。清代邮票以有背胶为主,无背胶者并不多见(例如“小龙样票”就是有水印、无齿孔、无背胶)。中华民国邮票初期多有背胶。抗日战争以后在后方印制者多无背胶。解放区邮票因残酷的战争环境和因陋就简的印刷工艺所限,区票基本上是没刷背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邮票按“邮票目录”称:“1975年1月以后发行的邮票,背面一般都刷胶,除个别例外,不再说明。”这就意味着,从1949年10月到1974年12月12月发行的新中国邮票,大多数都没刷背胶。原因是什么呢?

  在1959年北京邮票厂建成投产之前,原邮电部没有专业的邮票印刷厂。签约承印邮票的厂家,如北京人民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公司、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等,都没有专门为邮票刷胶的设备和技术工人。例如,1949年9月19日,华东邮政管理总局供应处与商务印书馆上海发行所签订印制纪2邮票的合同中,第十三条规定:“邮票每枚四周须打孔,惟背面不刷胶,每张之间亦不衬纸。”在1956年7月1日邮电部供应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签订的《邮票印制协议书》中,详细列明乙方应有的设备,如打孔机、压平机、烘票设备等,就是没有刷胶机。1957年10月23日,邮电部在《关于建设邮票厂问题的有关资料》中,列出所需机器设备,第一项就是“刷胶机:专供卷筒纸背面刷胶。”并强调:“解放几年来,我国各方面的建设都突飞猛进,惟邮票的技术和质量进展很慢,甚至连邮票背面的刷胶,亦因设备不足至今尚未恢复。”这是一大难题。

  1959年2月,《集邮》杂志刊出邮政总局副局长荣健生的一篇谈话,透露“许多外国朋友对我国邮票没有刷胶不能理解。”他解释说:“因为中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北方虽比较干燥,但南方终年比较潮湿。因此,以往刷胶时,在两张邮票之间都衬有一张很薄的玻璃纸,否则就要受潮而粘住。鉴于玻璃纸要进口,且价格很高,为了减轻成本,我们暂时不采用刷胶,但我们正积极研究新的刷胶配方,使之在干燥地区或潮湿地区不衬玻璃纸都可不粘住,预计今年邮票厂建成后可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曾计划邀请捷克专家帮助解决“刷胶原料配制及工作方法。”

  其实,北京邮票厂的建成投产,只是初步解决了“刷胶配方”的技术问题,并非完全解决了“中国邮票没有刷胶”这个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