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蒋抗日的口号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0:58:15

一九三六年九月一日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一行离肤施不久,遇大雨,不得不中途住十里铺,于四月十二日回到了瓦窑堡,向毛泽东及中共中央汇报了肤施天主教堂密谈的内容,特别是转达了张学良的“联蒋抗日”的意见。毛泽东接受了张学良的意见。一九三六年五月五日,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联名发表的《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中,不再像往常称“卖国贼蒋介石”了,而是以“蒋介石氏”这样中性、不褒不贬的称呼相称。《通电》向南京政府“诸公”进言: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在全国范围首先在陕甘晋停止内战,双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体办法,此不仅诸公之幸,实亦民族国家之福。如仍执迷不悟甘为汉奸卖国贼,则诸公的统治必将最后瓦解,必将为全中国人民所唾弃所倾覆。语云“千夫所指,不病而死”,又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愿诸公深思熟虑之。《红色中华》,第二七六期,一九三六年五月十六日版。这一段话,有着鲜明的“毛氏笔法”的特色。虽朱毛联名通电,显然出自毛泽东笔下。到了一九三六年九月一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内部指示,则明确地指示全党改变“抗日反蒋”的口号为“逼蒋抗日”:(一)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二)在日帝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之下蒋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原因:首先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其次从日方考虑,小鬼子力图挑起中国内战,趁机侵华,中共不得不改变政策.
再次毕竟国民党是中国的官方政府,有足够的军队,而抗击日寇是当务之急,
第四,西安事变的发生是关键性的,张杨也逼将抗日,与中共联合
第五,全国救亡运动的推动也为中共逼将抗日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