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割据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1:44:32
谢谢

  【诸侯割据】:就是各地方的诸侯王或者新兴起的地主,各个占领一块地方,占地为王,称霸一方。

  历史上诸侯割据时期:

  1.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

    战国七雄:秦、齐、楚、燕、韩、赵、魏。


  2. 汉末群雄割据

    群雄割据人物举例:公孙度、刘虞、公孙瓒、袁绍、曹操、孙策、袁术、刘表、刘焉、张鲁、陶谦、刘备、吕布、董卓、李傕、马腾、张绣、士燮等众多诸侯。

就是各地方的诸侯王,各个占领一块地方,占地为王,把领土分成一块一块的,各自雄霸一方,

中国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周代初期实行将土地和臣民封给子弟、功臣以建立诸侯国的制度。西周的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别。同姓即姬姓诸侯,在盟会时居于异姓的前面。异姓不少是曾与周王室有婚姻关系的,还包括褒封的前代后裔。在众多封国中,最重要的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其国君地位较高。诸侯受封时要举行册封仪式,谓之锡命。周天子为受封者颁布册命,宣布疆土范围、土地数量,以及所封给的属臣、奴隶、礼器和仪仗的数量。受封的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了周天子的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

各地实力强的地区领导人,利用自身的地理、人文、经济优势,占据一方土地,拒不听从中央号令的一种现象。

一个人占一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