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的宦官和明朝的宦官在职务和权利上有什么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2:27:12

楼上的你真牛,你们所汉唐的案子也接?

汉末、明中后的宦官专权主要是法外滥权,权力大至傀儡君主。但法律所规定的宦官权力始终没有太大变化,都是皇室“佣人”的性质。如果有理论兴趣,建议比较看一下《唐六典》与《明会典》这方面的规定内容,我想应该规定差异不大。
如果找不到书,给我留言,电邮电子版。

宦官在中国出现的很早,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测,大约早在夏商周的宫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至于究竟有多少却难以详考。
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秦汉帝国建立后创立了一整套与准住专制体制相适应的宦官机构《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国宦官嫪毐受太后宠幸,权势显赫,封为长信侯。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贱的人充当。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少府管辖。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势力。元帝以后,宦官势力复萌。东汉时,侍从皇帝的中常侍专由宦官充任。他们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其时,外戚势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团专政局面。
唐宋时期 唐代,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掌管宫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各局长官称令或丞。唐太宗时,对宦官限制较严格,规定内侍省宦官最高官阶为三品,数额亦有限制。太宗死后,制度渐弛。中宗时,宦官总数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衔者大有人在 。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膨胀,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 。部分宦官还染指军权。肃宗时,设观军容使,专以宦官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从德宗朝开始,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兵的兵权。军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因军政大权被宦官集团把持 ,不仅文武百官出于其下,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由他们决定 。在宪宗到昭宗期间登基的9个皇帝中有7个是由宦官所拥立 ,两个被他们所杀。宦官专政成为中、晚唐社会的一大痼疾 。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