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介一下“安史之乱”这个历史事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2:57:28
请简介一下“安史之乱”这个历史事件。

简介,我就简单介绍了。
时间: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7年之久。
背景:藩镇设立
军事格局
玄宗怠政

经过:755,安禄山起兵,同年唐军抵抗,但长安失守,然后肃宗“马嵬之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区),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结果: 禄山被杀,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史朝义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影响:第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
第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
第四,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7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安史之乱经过:
禄山起兵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唐军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