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失败的军事因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3:01:57
曾国藩为何能在天京周围聚集江南江北大营兵卒。
而洪秀全不及早去派兵打散。
且后来兵力雄厚,骁勇善战的李秀成居然攻破不了?
难道洪秀全视国都如此之儿戏么?请达人详解。

围攻天京时洪秀全的中央内部矛盾已经升华白热化了。从杨秀清、韦昌辉死且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再也没有真正相信过谁,不管是当时的忠王李秀成还英王陈玉成。 围攻天京时陈玉成已经死了,而李秀成还是不被完全相信的;直到天京进入了真正的危机的时候洪秀全才把李秀成提出来当众宣布一切当忠王做主。
再说当时天京驻军确实不少但当时曾国藩已经断了天京的粮道,也造成了当进天京内部的不安;也可以说军心不稳吧!战争到后来天京已经弹尽粮绝了,没有什么可以抵乱御外面如狼似虎湘军。再说当时清朝为了防止曾国藩打下天京后叛变已经派僧格林沁的骑兵逼进天京北部了,当时天国的“苏福省”(也就是江苏和安徽)已经被攻下了,天国的援军进不了天京,而当时在江西以到全国的近十万天国将士因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而造成一盘散沙以到战斗力不强,无法解天京的围!
总之一句话“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太平天国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纵观太平天国战史,我们很难看到一种谋定后动、贯穿全局的战略计划,却常出现坐困突围、随机性较大的战略失误。如金田起义之后,洪秀全不及时带兵北上,而是先于大黄江口驻扎57天;在武宣东乡登极后,也屯兵二月之久;其后在永安“蕞尔山城”中,又急急封王建政,盘桓半载有余,给了清廷从容调兵遣将的机会。军事上的一连串胜利,又使天国领袖们忘乎所以,以为“百万铜关,尽行打破,实赖天父天兄之权能”,而非人力之所为。故建都天京后,洪、杨等人置清军在天京和扬州城外建立的江南、江北大营于不顾,分兵北伐和西征。

当时太平军虽号称百万,但除去老弱妇孺,能战之兵只有十万左右。如集中兵力先摧毁威胁天京的清江南、江北大营(时两大营兵力不足三万人),然后以天京为中心,上取武汉、九江、安庆,下取上海、苏、杭,建立巩固的江南根据地,最后再挥师北伐,与清廷争夺天下,也许会取得刘邦、朱元璋的胜利。但天国领袖们计不出此,却匆匆将全部太平军兵分为三,结果无论留守天京,还是北伐、西征,其兵力均不占优势,实际上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不修德政,治国无章——洪秀全等人治国政策的检讨

太平天国以宗教起家,是政教合一的组织,所以上帝教的教条既是军规,也是法律。在建都天京以前,这种兼法律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