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文化娱乐的影响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3:18:30
急求啊~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文化产业规模尚在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生产能力弱、资金鹰乏、质量偏低,经营管理人才也严重不足,懂得市场运作、掌握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更是凤毛磷角。另一方面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增长很快,市场潜力很大。据抽样调查,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直接文化消费为112.09元,到1996年已增长为374.95元,年平均增长22.29%,远远高于同一时期GDP增长率。另据北京币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市二区一县的文化消费调查数据表明,北京人均文化消费4293元,占总收入的15.4%,而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同期的文化消费占其总收入的30巩左右。由此可见文化市场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2位。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2倍。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1993-1994年度,加拿大的文化产业的产值269亿加元,超过了一些传统行业;如农业(99亿加元)政通(244亿加元)、通讯及信息技术(246亿加元)等。而有13亿人口的我国,1999年实际文化消费总量才800多亿元,潜在消费能力在3000亿元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是5500亿元。随着外国资本大量进入我国文化市场从事文化经营和服务,多数外国资本是跨国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人才经验丰富,熟悉市场规则和运作方式,对这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的诱人利润有清楚的了解,对中国文化市场,他们志在必得。而我们处在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有清醒的认识,但对文化的产业属性了解甚少,如何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主场作战的优势,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使之在同外国拓荒者的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并在竞争中学习别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最终占领国内文化市场,是我国文化经营单位当前面临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