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志摩如何运用写景,议论,叙事和抒情表达文章的感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3:13:15
我是一名学生,才疏学浅想大家帮帮忙解答一下我的问题。想问大家在读了这篇文章
后之感是什么? 作者徐志摩如何运用写景,议论,叙事和抒情表达文章的感情?
谢谢
以下是想飞之文的链接:http://book.sina.com.cn/pc/2002-10-31/3/228.shtml

在诗人徐志摩的笔下,描绘过许多“飞”的意象和姿势。“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飞,几乎已经成为徐志摩创作心理的深刻“情结”和诗文
  表现中反复出现,蕴含深致的原型性的意象。
  这篇诗化色彩很浓的散文《想飞》,正是最集中地描绘“飞”、表达“想飞”之欲
  望和理想的代表性佳作。文章本身就如“飞”般美丽动人:情感之奔涌如飞,联想之开
  阔不羁如飞笔势之酣畅跌宕如飞……
  读着这篇文章,仿佛进入一次灵性之超尘脱俗的飞翔之中。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飞”,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诗人欲扬先抑,呈现给我
  们一个不能不让我们“想飞”的现实:
  “胡同口一家屋檐下偎着一个戴黑兜帽的巡警,半拢着睡眼,”深夜,“这深就比
  是一个山洞的深,一个往下钻螺旋形的山洞的深……那无底的阴森捻起我遍体的毫管……”
  于是,“想飞”的欲望在那“深”和“静”中孕育着。就象“那在树萌浓密处躲着
  的夜鹰,轻易不敢在天光还在亮时出来睁眼。思想:它也得等。”
  渐渐地、飞、飞起来了,随着作者“白日梦”般的暝思幻想,我们看到了似真似幻
  的“飞”的前奏:
  “青天里有一点子黑的。正冲着太阳耀眼,望不真,你把手遮着眼,对着那两株树
  缝里瞧,黑的,有榧子来大,不,有桃子来大——嘿,又移着向西了!”
  这“一点子黑的”所指何物,在一篇独特的徐志摩式的暝思型诗化散文,可真难求
  甚解。或可理解为太阳下壮飞的苍鹰?——因为接下去就将写到;或可理解为一架飞机
  的飞翔?——因为文章最后正是从日思幻想的状态中被一架“鸟形机器”的炸响而惊醒
  过来。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甚解”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飞”的感觉渐渐地强化起来了:
  “勖丽丽的叫响从我们的脚底下匀匀的往上颤,齐着腰,到了肩高,过了头顶,高
  入了云高出了云。”这应该是乘飞机的感觉吧?!据说此文正是写于一次乘飞机的经历
  之后。然而,细细把玩,我们却似乎能读出我们自己“飞行”的感觉来——仿佛我们自
  己平生了翅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