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寒山诗流传的路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2:43:03
作业啊,我找不到答案,望各位美女帅哥帮帮忙。

1.后人称寒山体,多与拾得体并称,称为“寒山拾得体”。而拾得诗多为禅理说教诗,正如他的《我诗也是诗》所说的:“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诗偈总一般,读时须仔细。”
2.寒山诗多被名僧禅师用作参禅悟道的工具,如沩仰宗创始人灵佑(775~857)引寒山诗“蚊子上铁牛,无汝下嘴处”来阐述禅理[11][P523]。正如当代学者陈辉东所指出的那样:“晚唐、五代、两宋以来,征引寒山子诗,或作为上堂的法语,垂示弟子;或作为参禅的工具,启人悟道,已成为禅师们的雅举了。”从陈先生在文中所举的禅师所引或所拟的寒山诗来看,皆属禅理说教诗[12][P100~116]。
3.从文人的拟寒山体诗作来看,如拟寒山诗最为著名的,当为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兹举两例: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轴。渠不知此机,故自认愆尤。此但可哀怜,劝令真正修。岂可自迷闷,与渠作冤仇?(其四)
若云梦是空,觉后应无记。若言梦非空,应有真实事。燔烧阳自招,沉溺应自致。令汝尝惊魇,岂知安稳睡?(其六)
拟作寒山诗的还有苏轼、陆游、南宋曹勋等,直至清代,诗坛仍有寒山体的创作[13]。从他们的拟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与禅师们的拟作相类似的倾向。
唐代通俗诗僧创作向清雅回归的路线:王梵志—寒山—贯休。王梵志是诗僧文学创作中通俗诗派的开创者;寒山的创作以通俗创作为主,但其作品中已有相当数量的清雅之作,开启了由通俗诗风向清雅诗风回归的端倪;五代贯休是由通俗诗风向清雅诗风回归的最终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