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预防孩子手足口病?(求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4:21:07
我的孩子今年9岁,最近发现他常有发热状态,体温38℃~40℃,开始的时候就是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可是病后不久在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有时在孩子臀部及肛周也有。这是不是手足口病!有什么能够治疗或者预防吗?

生病的人真多啊,你的问题最好去下正规的医院好好检查下,别去乱七八糟的医院。这样对症下药,都好的。不要乱投医。祝你和你的亲人身体健康啊

关键是你的小孩要干净,消毒,特别是吃饭的时候要干净啊!经常给你的孩子晒被褥等知道么?

可能是,如果是,要赶紧治疗

专家提醒: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

可防可控可治,家长不必惊慌

春天,万物复苏,流感、流脑、麻疹、水痘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又到了流行季节。或许大家还记得去年3月份,安徽省阜阳地区流行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08年5月2日,卫生部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近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疾病监测,发现手足口病在我市部分乡镇时有发生,特别提醒家长与孩子要重视对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春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员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而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传播能力强 幼儿一年可多次感染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已有近30年历史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染源,也可通过空气飞沫,或经口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传播。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月份逐渐增多, 5-6月可达到高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

据介绍,3岁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由于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很多,不同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后没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力,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会获得终身免疫。因此,手足口病隔几年就会有一次大流行。另外,不同的病毒型可在同年流行,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