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给一些有关小学教育的变化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3:51:45
要演讲稿形式的,速度!!!!!答上来加分!!!!

曾经一位80后网友调侃“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慨叹命运的时候,同龄人已经开始有人奋发; 当我们终于想通准备进取的时候,却发现机会已经越来越少”,笑过之后细想之下很有道理。前者说的那个“时候”大学生凤毛麟角,虽然国家的财政能力有限,但补助一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后者说的“时候”这是在改革开放快30年了之后,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的财政能力也大大提高,实现免费的小学教育也是理所当然的。
30年星移斗转,30载时光荏苒。随着日月匆匆远去的脚步,70后的哥哥姐姐们上小学时割猪草的镰刀竹筐已经成了一件装饰品,被悬挂在校园精品活动陈列室里作为古董级东东展览了。70年代时,靠着小学生拾来的柴火才能开饭的食堂,如今早已配备了自动化的消毒柜。从新世纪00后,90后,甚至是我们80后对70年代学生生活恍如隔世般的极度陌生,便可以感受到这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小学教育、小学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周村工业基础是十分薄弱,纺织业日渐衰落,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我们中和街小学的一位老教工说:“我们那时候的小学条件很差,教室的门窗都是破的,没有电风扇因为根本没有电。操场周围没有围墙,学生们还要出去拾柴火给学校的食堂烧饭用。”
但是放眼3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曾经在小弄堂里栖身的中和街小学现在已经是拥有了崭新的教学大楼;曾经只有煤渣跑道、黄泥操场也铺上了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曾经是泥土墙、瓦片顶的小学平房现在也改头换面成了四层楼的校舍;曾经涂上一层漆就可以当黑板的墙壁也被玻璃黑板所代替……漫步在幽静清雅的校园里,总是有几多感慨。
在这三十年中,有些小学搬入了新校区,有些小学并入了条件较好的学校,有些小学在原址上新建、扩建。基本上都配备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多功能厅等现代化的教室,建造了现代化的卫生指数较高的食堂,同时也铺上了安全的塑胶跑道和美观绿草坪。在硬件配备的改变上,中和街一位老教师所讲得尤为生动:“30年前用小黑板做应用题,小卡片做数学题;现在用电脑多媒体上课。”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80后小学教师,回眸自己17年的求学生涯,蓦然发觉自己几乎亲历了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