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形成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5:57:12
是因为心肌无法进行什么作用而导致的呢?
顺便问一下,小肠绒毛吸收的葡萄糖要依次经过哪些管腔才能到达冠状动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时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或突然死亡(猝死)。心绞痛的发作是由于心肌短暂缺血缺氧所引起的,通常有冠状动脉血流绝对减少或心肌耗氧量突然增加两种情况,可以在休息时发生,但更多的是在心脏因各种原因负担加重,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脏需要时发生。当心绞痛发作时,往往伴有高血压、心率加快,而治疗心绞痛即在于减少心肌的耗氧量,降低血管阻力,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血,终止心绞痛发作。所以,治疗高血压的机理与治疗冠心病的机理相同,两者并不矛盾。

(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降压的理想水平是舒张压在11.4~12kPa(85~80mmHg)左右,过度降低舒张压可能导致心肌梗塞。有人报道,当舒张压维持在12.1~13.0kPa(91~98mmHg)时,冠心病病死率最低,而将舒张压降到12.0~11.3kPa(90~85mmHg)以下时,可因为灌注不足而发生心肌梗塞。

(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者,选用钙拮抗剂和转换酶抑制剂,此类药既可降压,又可改善心功能。长期应用可持续逆转高血压造成的左室肥厚,而后者是导致心衰,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高危因素。而利尿剂因可使30%高血压患者血钾降低,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使冠心病的猝死人数增加,且可引起血糖、血脂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故一般情况下不用。

(3)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者,应选择不影响窦房结功能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硝苯吡啶,慎用减慢心律的药物,如异搏定、甲基多巴、可乐宁等;合并心动过速时选用异搏定、氨酰心安等,慎用肼苯哒嗪、呱乙啶。

(4)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肌梗塞时,目前认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使用小剂量转换酶抑制剂,可防止心梗后心脏结构变化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改善病人生活质量。β阻滞剂可有预防心源性猝死和再梗塞的发生,从而可降低心肌梗塞后病人的死亡率。
冠心病有5型,分别有如下临床症状: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