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信的小组工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9:00:54
如题 谁能写个目的工作步骤给我 简要的就好 谢谢

香港早期的小组工作主要是帮助青少年成长及解决青少年问题,由非专业性的团体康乐活动发展为成长性的小组活动。小组性质以发展性及结构性为主。小组工作逐渐被广泛应用,除了青少年服务外,家庭服务、康复服务、感化服务及医务社会工作等都拓展使用小组工作,成为社会工作介入的主要手法之一。纵然小组工作的应用已久,在近十年才有系统地将小组工作的经验记录下来。本文主要分析香港小组工作的现况,并展望未来发展的策略和方向。我们的分析主要建基于近十年在香港出版的文献及笔者在家庭和青少年服务的经验,举例时难免会挂一漏万。然而我们相信有记录的文献在一定程度来说已是现时小组工作的典范,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现时小组工作发展的特点:

  一. 发展性小组与实践的困局
  如前所述,传统小组工作的发展大多应用于青少年服务,其中以青少年中心占多数,服务对象以一般青少年为主,服务介入以成长的需要为重点,例如关社小组、义工小组、人际关系小组、成长小组等,此类小组的目标较概括,如提升自信心或自尊、认识自我、生活适应等,概念较为阔大抽象,难以厘定具体指标,参加者在接受服务后陈述的改变,亦难以确定为小组介入的成效。以一些参加多次义工组的组员为例,他们的人际关系、领导才能或活动组织技巧本已有不错的表现,若再次参加小组,随着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的参与,只要工作员没有做出一些损害小组的介入,这些组员自然会有改变,这就是西方研究指出的代设剂效应 (Placebo effect)。
  在目标模糊的情况下,工作员自然会对理论架构、介入的变项 (Intervening variable)、期望的行为改变及量度改变的工具运用等,要求较低。换句话说,由于工作员欠缺对小组理论的理解,以及未能掌握介入技巧,故难以清楚厘定具体目标。笔者曾在一项研究中,访问青少年中心的同工,他们均表示在缺乏足够训练和机构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完全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和技巧,以致在面对日益复杂的青少年问题时,遇到不少困难。在这困局中,选择较含糊的目标陈述和较不复杂的问题作为介入取向,是较为安全的做法。
  笔者无意对现时同工的训练和质素提出责难,只想指出在面对复杂的目标问题 (Target problem)、服务受众的要求和社会对资助服务的问责性挑战下,社会工作者势难以『发展性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