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5:36:56

除了教科书所说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外,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辩”“尊王攘夷”观念起了不少作用。满人取得统治权后,其皇权正统性在一百多年里已经得到确认,列强这时进来,自然中国人会把满人政权称为“华”,列强称为“夷”。让不同肤色和文化的“夷”来统治,这是中国人普遍无法接收的。当年满清入关,满汉差异虽然有,但比起西方人和中国人的差异,就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列强来中国卖东西、传教、欺负人、来打仗,很多中国的百姓都还袖手旁观。但任何列强如果妄图建立政权或者明目张胆的摄政,都将引起全民的反抗。因为这个和祖宗之法相差太大了,这个面子死也要捍卫的。而且以十九世纪中叶的交通能力,列强可以运输多少兵力来华?就算到1900年八国联军也只能打到北京,见好就收,谁也不敢把战争扩大。
另外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统一的政府,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列强虽强,但还没有谁具备一举灭亡整个中国的实力。如果这种占领或吞并的企图需要长时间实现时,各列强之间会因为厉害关系相互制衡,谁也别指望得逞。列强也分新旧列强,英法俄西葡属于旧列强,和新列强如德美日都有矛盾,对待中国问题,有时还会通过向中国提供利益、以对抗对手。加上中国地域广阔,资源人口分布不均,列强之间如何达致平衡也成为难题。这也造成列强有心瓜分,但却瓜分不了。这样一来还不如保留中国政府,自己只是进行权利渗透更有利。
而且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的争夺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中国不是他们真正关注的地方。
还有一个因素,中国在西方心目中的地位救了中国。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统一的东方大国(他们根本分不清我们的改朝换代),从十七世纪开始,中国文化在西方开始受人重视,到十八十九世纪甚至在欧洲有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中国不象印度,一开始印度就被西方人看成是由各个城邦组成的的一个地理名词,西方用了一百多年逐个城邦地吞并印度,根本没人认为印度是亡国,因为当时没人认为他是一个国。中国不同,他是一个文明大国。不要说吞并瓜分,就是派兵开战,西方的许多文化人就已经不干了。这也使得列强在对华政策上不能象对待其他殖民地一样随意。所以说历史悠久、国家统一真的很重要。

帝国主义间有矛盾,互不相让,中国人的反抗。
最终原因是他们采用暴力手段,而没有在文化上同化中国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