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为什么不是宰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2:22:44

他是谏官,基本上是贞观朝言官(御使)的领头人!虽然不是宰相,但是他地位不比宰相低!

他是谏官,李世民时四个宰相,魏征他的作用决定了他不是宰相,

魏征只是一个谏官,他最主要的工作是提意见。而做一个宰相还需要很多才能,最主要的就是权衡利弊,平衡各方面关系。这个才能和魏征的的性格是格格不入的。

更正一下楼主的说法,魏征是宰相!!!

首先给楼主说说什么是初唐的宰相,其实唐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叫“宰相”的官职,而初唐时期被人实际当作宰相的,并不止一个官位,而是有四个官职,就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分别是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散官,被皇帝特别加上特进、参政、知某某事的头衔,可以说是官职虽非宰相,但具有了宰相的权力,有的大功臣就属于是这种情况,这样的人往往比真正担任宰相职务的人更有实权,魏征和长孙无忌都曾经以这种形式握有相权。

根据《唐会要》,唐太宗时期,曾经先后担任过前面说的四个职位,也就是宰相的,一共有二十九个人,分别是:
裴寂、萧瑀、陈叔达、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温彦博、岑文本、魏征、侯君集、杨师道、戴胄、刘洎、李绩、张亮、马周、褚遂良、崔仁师、杨宏礼、王珪、杜淹、杨恭仁、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

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魏征在唐朝担任过宰相。

唐代官阶分为九品,有职官,勋官与爵官之分。通俗的说,职官是实际官职,代表手中掌握多大的行政权利。如尚书令、尚书、中书令、侍中等。

在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

中书省,置中书令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称右相。

门下省,置侍中二人为省长,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称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黄门省,侍中称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左相。

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