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封建五千年在打圈,没前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3:12:12
最好详细的。
我指的是中国历史是圆的,不是直的,原地转圈。你们都没明白。

我国的封建社会,一般认为是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社会是处在进步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都是如此,但几次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混战过程使我国的发展严重受到影响,尤以金元清三朝为巨,都说明朝是开始停顿的朝代,但明朝是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许多人会忽略,宋朝社会比唐朝有很大的发展,但在金元入侵之后大受打击,尤其是在元朝最终灭掉南宋,使中国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等)严重倒退,人口也大量的损失,终元一代,反抗不断,明朝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明初保守的法令政策使经济的回复比较缓慢,但到明朝中后期,经济恢复得非常好,原来保守的法令政策已开始如同虚设,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认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明朝得到了发展。但是明朝的灭亡又使经济倒退,这和清朝的入关有着直接的关系,跑马圈地,多次屠城,民族歧视政策,不但使人口大量减少,还使好不容易恢复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再次倒退到元末明初的水平,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倒退。而且清朝极度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汉思维严重,地方的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压制,以至于清朝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终于倒在了坚船利炮的英国人面前。可以说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是个缓慢发展的时期,只是落后的少数民族统治者错误的统治政策造成了中国发展进程的停顿。

人民没有真正的自由!
无活力,无创造力!

中国文化底蕴太过深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到了牢不可破的境界,纵使偶尔有人意识到体制的落后也无力改变。
然而欧洲不同于中国的历史悠久,他们的发展不过一千年左右,美国更是只有二百来年,所以他们打破原有体制受到的阻力相对较小

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就一定是中央集权制国家。这是封建王朝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在思想上,在西汉董仲舒时期,“大一统”思想被上升为官方思想。导致了中国长久的封建制度。这是一种历史惯性。

为什么小农经济对应的是中央集权制呢,因为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生产力低,也无力组织大型设施的构建。所以逐渐诞生了中央集权。集权的优点就在于有利于集中力量实施政策。

你在分析这个问题,首要是抓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是抓思想因素。尤其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董仲舒后就逐渐成为了统治者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