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封神演义成书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0:48:45
我想问的明代的许仲琳为什么要以周灭商的背景来写此书呢?还是在明朝以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封神榜样方面的神话传说?
还有就是我认为在封神演义里边说就是说商周大军对垒,实质是阐教跟截教两派在打来打去.请问他们两派谁厉害点?还有是不是封神榜之后天庭就开始有神仙了?我看西游记里面就是借了封神演义里面的很多神仙人物

封神演义原是中国平民娱乐文学,约成书于隆庆,作者是明朝的陈仲琳(或许仲琳)(也有一说为明代道士陆西星,《封神演义》中有十余处引用道教经典《黄庭经》)。原书最早追溯可能是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和《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古代魔幻神话故事再参考古籍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
要是按战斗力肯定是截教高于阐教,赵公明定海珠打遍阐教金仙,三霄娘娘九曲黄河阵混元金斗拿遍阐教二三代弟子。但是没办法,人家阐教会找外援,四个圣人欺负截教一个。以大欺小是经常地事。所以截教最终给挂了。
封神之前神仙就是存在的,不如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等上古大神。封神是为了将三届区分开来,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西游记虽然是以佛教为蓝本,但是并没有脱离中国神话体系,与封神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里面自然有很多人物都是封神里面出现过得。

上面各位已经答过了,封神榜的故事由来已久,由于明朝盛行写小说,而且是白话小说,所以《封神演义》也应运而生。
……………………………………………………………………………………………
阐教与截教之争是贯穿商周战争全过程的主线,而所谓的阐教与截教这两大教派恰恰是作者的杜撰。
明嘉靖时,明世宗曾赐给他所宠信的道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阐教辅国”的玉印。可能是因为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太大了,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阐”有阐发、阐明之意。《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韩康伯注:“阐,明也。”
上古正神鸿钧老祖座下三大弟子,大弟子老子,即太上老君,创立道教;二弟子元始天尊,创立阐教;三弟子通天教主,创立截教。
阐教跟截教大抵相当于我们某个时期划分出的右派跟左派。我们知道,当时的政策是有出身论不唯出身论。但阐教的教主元始天尊认为根红苗正才能干革命,手下的玉虚十二上仙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所谓贵精而不贵多。相反,截教通天教主则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先进理念,摒弃狭隘的人本位思想,很是收了一些旁门的徒弟,所谓披毛带角,湿生卵化之辈。
这样一来矛盾就出来了。我们知道阐是阐化,也即“立”,截是截取。也即“破”,先天矛盾跟后天矛盾不断的积累积累,最后有一天爆发出来是很正常的。

从五代十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封神榜样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