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题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3:50:55
一、辨析题(辨别正误并说明理由)
1、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2、社会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而社会改革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3、在价值增值过程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转移价值。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绝对过剩。
5、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价值规律已不起作用了。
论述题
1、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求助啊```能给详细答案的最好哦``谢谢``


1.观点错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从目的和功能上看,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是作为它的实现形式的是具体体制,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严重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对它进行根朱性改革。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3.划分的依据不同,前者是按周转方式划分,后者是按是否是剩余价值来源划分
划分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考察资本周转的情况,后者是为了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
划分的内容不同,固定资本只包括劳动资料,流动资本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不变资本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可变资本包括只劳动力

4.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有效需求来说是过剩的

5.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相反,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论述题:
1.不会

2.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的反应了客观规律,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断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反应了客观事物。

读《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