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说日本的和平和繁荣是在战争牺牲者的基础上实现的,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1:57:26
1000以上的回答啊

他是在放屁。中国才是呢。没有战争或许比今天发展的更好。不过那个时候军火商恐怕就都饿死了,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他们不侵略的话早就饿死了,哪来的今天?如果中日甲午海战我们打赢了,清政府不是那么无能的话,日本也就跟韩国差不多。
  1. 为什么日本形成这种历史观?
  (1)二战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对日实行单独占领后实行的政策。如美国保留天皇制,远东法庭没有对天皇责任进行追究,成了日本人认为天皇在战争问题上没有责任的主要理由之一。迄今日本人中还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认为二战是军部发动的,战犯已经被惩罚,天皇没错。而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对日本军国势力的整肃不彻底,一些战犯在二战后重新任职, 也促成了这种历史观的形成。
  (2)历史地看,“大和民族优越论”与“泛亚主义”在日本都有基础,前者导致日本的“脱亚入欧”政策与国民心理,日本人认为,日俄战争改变了黄种人比白种人低劣的白种人至上论,二战是将亚洲各国从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他们同时也认定日本是亚洲的代表。―――这种观点随着战后经济上的成功日趋明显,并认定自己是亚洲最重要的国家(以G8为例)。后者在二战结束后式微,而二战前,大隈重信、宫崎寅藏、犬养毅、平山周等一批人对孙中山的或明或暗的支持部分是基于泛亚主义的考虑。
  (3)日本人认为二战中是被美苏打败的,而不是被中、韩与亚洲其它国家打败的。且田中角荣与村山富市首相对侵略已表示道歉,小泉首相也参拜了北京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新一代不应再背这个历史包袱。
  (4)岛国心态,有危机感,但化构成单一,缺乏包容性和反思传统。(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日本是吸收外来移民最少的。对待难民问题,奉行“原则上不接收难民”的日本也没有大国之风。)
  (5)在一些日本人看来,现在中国更需要日本,而不是相反。
  (6)日本人认为,俄国对中国的损害更大,夺去的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永远不会归还,中国却与俄罗斯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曾经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而互相仇视,现在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自1972年建交以来,日本既没有干涉中国内政,也没有向台湾出售武器,而且一直避免对中国内政提出批评,中国则对日本修宪、首相参拜先人、自卫队参加维和行动等“内部事务”揪住不放。基于这种种原因,日本的历史观很难改变。显然,在冷战的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