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分布情况的小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5:27:06
学生论文《中国人口分布情况》
你知道中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吗?你知道中国人口的分布情况吗?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由于地域辽阔,随之就滋生了许多的人。这些人口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有些地方的人口多,而有些地方的则少。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来反映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的军人的人口与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10年零4个月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10。7%,比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这一结果证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平稳度过了建国以来第三次生育高峰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且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

根据我国各省的人口数,可以制作一个“人口分布图”(如图所示)。
由分布图可得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别为452.3人/平方公里、262.2人/平方公里和51.3/平方公里,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1990年“四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市)人口密度为392.0人/平方公里,中部地区(8个省)为241.4人/平方公里,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为52.5人/平方公里,与此相比,“五普”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布情况,由多至少为东部4.9亿人、中部4.2亿人、西部3.6亿人,而东、中、西部地区面积大小排序恰好倒置,依次为108.6万平方公里、158.5万平方公里和692.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分别为452.3人/平方公里、262.2人/平方公里和51.3人/平方公里,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日见显著。

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科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在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截至以后,人口发展会遭到许多新事项、新问题。比如人口老化问题就需要花大力气加以解决;而人口素质的提高也

我想,回复一下是我唯一能做的!

从现有的研究看,南京大学人口所已故的马淑鸾教授可能是国内最早采用PQLI(直译为"生活的物质质量"或 "物质生活质量",移译为"生命素质指数"或"人口素质指数")来测度人口素质存量的人口学家。马淑鸾根据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计算并与国外比较,结论是:1982年中国的PQLI为77,印度为43,美国为94;而且 198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在全国的排序与其人均GNP 的排序基本一致(马淑鸾1986)。王俊改等对1982~1990年中国人口生命素质指数的变化进行了时序比较,结论是:1990年中国的PQLI为83;从区域差别看,PQLI达到80以上的高素质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81.24%,PQLI在60~80之间的中等素质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18.57%,唯独西藏只有51,属于低素质人口。并且再一次发现PQLI与人均GNP 存在着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王俊改,谢韦克1997),即人口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函数,二者同时也相辅相成。笔者本人也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1990年的PQLI值进行了国际比较,结论是:世界平均为65,发达国家为94,欠发达国家为53,中国约为80,印度为57. 结合人均GNP 来看中国人口素质的综合发展水平,至少在现象的层面上可以认为中国人口素质的发展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穆光宗,许金声1991;朱国宏1994)对这种怪异的现象主要有二种解释:一种认为,上述的 "超前"现象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人口素质潜能转化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较低;换言之,中国的人力资源还有待于更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似乎与我们所观察到的社会事实是吻合的(穆光宗1996)。另一种认为,"超前"可能是一种假象(冯立天1992)。

虽然PQLI方法有很多优点,如3 项指标达到较高水平是人们的普遍愿望,3 项指标具有泛人类色彩并反映的是 "产出"的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福利状况,计算比较简单方便等;但也有不少的学者认为,这种方法有不少的局限性:首先,在PQLI的3 个构成指标中有2 个是反映健康状况的,而只有1 个是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