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不耻下问”有他亲身经历的典故么?仅是孔子口述的一种思想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1:02:23

有,孔子曾拜九岁小儿为师。
  孔子走在路上看见两个孩子争辩太阳的远近。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相反。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灼热起来,这不是因为越近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于是当下拜此小儿为师。

  因为有点久,我有些忘了他拜那个孩子为师了,但是他一定拜过的。也可能是小儿论里的孩子。

  下面是小儿论。
  孔子设教于鲁国之西。一日率诸弟子御车游赴秦国之地,路逢数儿嬉戏,中有一儿不戏。孔子驻车问曰:“独汝不戏,何也?”
  小儿答曰:“儿戏无益。衣破难逢,上辱父母,下及门中,必有斗争。劳而无功,岂为好事,故乃不戏。”遂低头以瓦片作城。
  孔子责之曰:“何不避车乎?”
  小儿答曰:“自古及今为当车避于城,不当城避于车。”
  孔子乃勒车论道,下车而问焉:“汝年尚幼,何多诈乎?”
  小儿答曰:“人生三岁,分别父母,兔生三日,走地畎亩,鱼生三日,游于江湖。天生自然,岂谓诈乎?”
  孔子曰:“汝居何乡何里何姓何名何字?”
  小儿答曰:“吾居敝乡贱地姓项名橐。”
  孔子曰:“吾欲共汝同游,汝意下如何?”
  小儿答曰:“家有严父,须当事之;家有慈母,须当养之;家有贤兄,须当顺之;家有弱弟,须当教之;家有明师,须当学之。何暇同游也?”
  孔子曰:“吾车中有三十二棋子,与汝奕博,汝意下如何?”
  小儿答曰:“天子好博,四海不理;诸候好博,有妨政纪;士儒好博,学问废驰;小人好博,输却家计;奴婢好博,必受鞭扑;农夫好博,耕种失时。是故不博也。”
  孔子曰:“吾欲与汝平却天下,汝意下如何?”
  小儿答曰:“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湖,或有王候,或有奴婢。平却高山,鸟兽无依;填却江湖,鱼鳖无归;除却王候,民多是非;绝却奴婢,君子使谁……。天下荡荡,岂可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