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文学里的反叛人物都不够彻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5:21:36
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够决裂了吧?最后还是屈服在玲珑塔下!
孙悟空大闹天空,最后还是屈服在五指山下!

这个问题我在读大学时的第一节文学课里就遇到过。

中国文学里的反叛人物都不够彻底,根本原因是在于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即使是在文章里反对甚至反叛“传统”,以“进步”称之的,却又都不得不在“传统”基础上生活,或者说,他们的经济基础本来就是“传统”赋予的。

例如古代的曹雪芹,现代的鲁迅先生,郁达夫,这些人对社会存在批判的态度,但他们本身却是那种被批判的意识形态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所以这种矛盾的存在是必然的,可以理解的。

首先请确认彻底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达到目的就叫彻底,那有很多人啊。

比如劈山救母的沉香;比如雷锋塔倒掉后的白蛇;比如最后成婚的张生崔莺莺……

不仅仅是他们反叛,而是因为他们暴戾。那也不是屈服,是皈依。

中国人是不喜欢暴戾的人的。这些人本事大,但他们本事大了就以一已的好恶通过暴力、甚至是过分的暴力来解决所有的事情。所以在寄寓了人们美好愿望的小说中,就给他们一些惩罚;如果是“好人”,最后还要给他们一个皈依。

无论怎样强大的力量,如果不是心怀正义,而是恣意妄为,都是虚弱的。

中国文学里有够彻底的呀。你可以看一下《封神榜》里面有,把亲儿子杀了,剁馅包了包子,这样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