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派与保皇派思想论战的重要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8:58:29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坚持保皇,成为保皇派,反对革命。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主办《新民丛报》,以此作为喉舌,发表攻击革命、鼓吹君主立宪的文章。革命派以《民报》为主要阵地,保皇派以《新民丛报》为喉舌,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的主要问题是:第一,要不要革命。保皇派认为清政府实行的是“仁政”,今天的政府仅是“太后、荣禄一等人之罪”。中国只能行君主立宪,不能用暴力行民主共和。革命派批驳了保皇派的种种谬论,指出清政府投降卖国,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只有唤起民众,推翻清政府及其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才能救中国,坚持暴力革命的思想。第二,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保皇派认为中国人民“民智未开”,中国不是“政府恶劣”,而是“国民恶劣”。在中国“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革命派认为不是民智未开,而是民智大开。要开“民智”,必以革命开导之。“欲救中国,惟有兴民权,改民主。”要求自由、平等、博爱及民主共和的思想,是世界人民也是中国人民普遍的要求,只要推翻了清朝政府,中国必然走向民主共和的道路。第三,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保皇派对平均地权大肆攻击。革命派指出地主依靠土地,徒手坐食,不给社会生利反而分利,不利于社会发展。只有实行土地国有制,才能解决“贫富悬隔”之害,才能发展生产,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1907年8月,《新民丛报》被迫宣布停刊。革命派获得胜利,使革命思想盛行于中国,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推动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