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诉问题,渴望得到解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07:49
我是一个小加工坊,跟另外一家供货商订了一批货(鞋子),并付了300的订金,可是对方发货过来时,鞋子样式跟原先说的不一样,现在子鞋子在这我里,钱我还没付,但是因为产品不一样导致延误我的生产订单,损失上万元。我们没有书面合同只有口头协议,我想知道我这种情况能不能进行维权,能不能得到相应的理赔,如果可以怎么做,渴望有知情者或碰过类似的人可以帮忙一下,满意再加100

我不是律师,但还是希望能帮到你。口头协议举证比较困难,不知你是否有人证物证。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一段对话,看完你就明白了。

  对话律师: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吗?
  主持人:臧律师,您好,欢迎您来到华糖诊所,请您帮我们解开一个关于法律的困惑。有不少经销商朋友反映一些厂家存在口头承诺,并且有一些口头承诺不能兑现。请问臧律师,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吗?

  臧律师:这个问题属于《合同法》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十三条规定“合同以要约、承诺为订立方式”,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第二十二条规定:“承诺应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口头承诺是承诺的一种形式,由于可变因素多容易引发纠纷,法律上不支持口头承诺,而提倡书面形式。至于说口头承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法律上认为:双方都认可的口头承诺才具有法律效力。

  主持人:当人们意识到“口头承诺”这个问题时,往往是已经发生了纠纷,而且出现纠纷肯定是有一方不认帐了,那么这个“口头承诺”也就没有法律效力了。看来不是所有的口头承诺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那什么样的口头承诺最具有法律效力呢?

  臧律师:为使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可提供相关证据,例如与本案无利害关系的人证,录音带可以作为物证,但有三个条件限制:1.合法取得;2.经检验无瑕疵(非拼接的);3.有其他证据相佐证。一般来说,只有这样有真凭实据的口头承诺才最具有法律效力。

  主持人:在我们的商业活动中,厂商之间往往是一个要求、一个应允就达成一个口头合同,口头应允就是口头承诺吗?我们日常所说的“口头承诺”与法律上的口头承诺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臧律师:法律上合同的内容是相当规范的,包括:1.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法律上的口头承诺应该是对以上内容做出的同意的意思表示。而日常生活中人们理解的口头承诺往往只有其中的两三项,内容不完全也是口头承诺的先天不足。

  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