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大事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4:43:40
鲁迅是否结婚 了吗

我找到一篇文章,你参考参考

  鲁迅先生短短的50多个春秋的一生中,有过两次婚姻。一次是事实的婚姻,另一次是实质的婚姻。两次婚姻,都陪伴着鲁迅先生,走完了先生命运多舛而又辉煌的一生。
  鲁迅先生的第一次婚姻,是先生在日本求学时期,家里以先生母亲鲁老夫人,病危的书信讯息骗回国成婚的。原因是鲁老夫人听了传说,以为先生在日本,和一个日本女士谈恋爱了。封建礼仪制度下熏陶的鲁老夫人,不喜欢外族,这是可以想见并理解的。而是否有这回事呢?我从鲁迅先生的遗留文字中,并没有找到蛛丝马迹。

  这次的婚姻,带给三个人痛苦,---鲁老夫人,鲁迅先生,朱安女士。我们要问,具有新文化并勇于指责旧道德的鲁迅先生,既然不喜欢这次婚姻,为什么不拒绝或者干脆出走呢?界定在封建礼仪制度下,我从人性的角度来破析,鲁迅先生当时的心理状态。先生的选择,不外乎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一 安慰他母亲,鲁老夫人的心(这一点,先生的文字中,已有自述)。二 在封建礼仪制度和人文环境及当时的情况下,先生也无能为力。三 就算先生拒绝或出走,也改变不了事实的结果。

  所以,鲁迅先生选择了,接受事实,而不接受人。从朱安女士一生中,我们可以解构到,朱安女士,其实是一个封建社会下礼仪制度的遵循者。鲁迅先生如果当时选择拒绝或出走,朱安女士的结果,更好的还是和她以后的现实生活一样,即“生是先生家的人,死是先生家的鬼”的奉行结局。朱安女士,是封建礼仪制度下的牺牲品,而鲁迅先生,也是这制度下的受害者,我们能够谴责一个受害者么?

  现代的人们,很容易理解并宽容,鲁迅先生这样的选择。而当时的舆论,对先生人格的苛责,先生的弟弟,好象是最厉害的一个人了。有人就从这上面推测,兄弟二人失和,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周作人的妻子,就是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的恋爱对象,唉,这是不是人性的龌龊呢?

  鲁迅先生的第二次婚姻,是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时的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这样的一个场景,当先生在课堂上,以他独特的充满理性与智慧的冷然而又幽默的个性魅力的语言,配合着先生特有的表情,进行着学问上的深入浅出的阐述指导时,年轻的许广平女士的眼睛里,一定充满了敬仰和爱慕的情绪(从她的信中,可以证明)。女师大风潮迭起,更进一步催发了这心里蕴藏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