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报仇的典故,最早出于何种文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2:55:37
记录这个典故的文献有无数,关键在于“最早”,如果能有页码就更好了。
现在这里谢谢了~!
麻烦具体一点,光说个书名不好下手啊,众说纷纭的。

《左传》《国语》里面有些零星的记载。
比如他受害潜逃一段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何言于谗?”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大子建奔宋。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人执己以至。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已。”王曰:“而敢来,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逃无所入。”王曰:“归。”従政如他日。
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相従为愈。”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人皆杀之。
员如吴,言伐楚之利于州于。公子光曰:“是宗为戮而欲反其仇,不可従也。”员曰:“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乃见鱄设诸焉,而耕于鄙。

之后经过加工的版本在《史记·伍子胥传》、《吕氏春秋·异宝》、《战国策·秦策》、《吴越春秋》等里面都有。

《韩非子》中也有记载: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意思是:楚人伍子胥出逃,守边官吏抓住了他。子胥说:“君主搜捕我,是因为我有美珠。现在我已丢失了——我会说是你把它抢去吞吃了的!”守边官吏害怕楚王剖腹取珠,因此放走了伍子胥。

《左传》吧,看见过,记不清几页了

《春秋》

伍子胥(-前484年)(胥,Xū)名员(员,yuán),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属今湖北监利人,后来吴国封他于申,因此又叫申胥。

伍子胥先袓伍举,以正直进谏楚庄王而得名声,因此其后代于楚国亦有名声,其儿子为伍封。古书《春秋》与《孙子兵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