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国国民手中的货币总量是怎样增多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19:27:51
依我的理解,在出口贸易中,我国规定外商必须先将外币在我国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后,方能购买我国商品,这样,我国国民既赚得了人民币,国内百姓手中的人民币总量增加,又使政府增加了外汇收入。但如果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内百姓的商品交易只是内部交易,货币只是从一部人转移到另一部分人的手中,那么货币总量是怎么增多的呢,人们是怎样富裕起来的?虽然中央银行可以向市场发行货币,但他并不是将货币无偿赠与国民的,如央行可以通过回收国债发行人民币,但之前他已经从国民的手中拿走了买国债的钱,之后只不过是将国债赎回;又如,央行还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以增加货币发行量,但这毕竟是贷款,最终商行还是要偿还给央行的。因此,如果一国实行了闭关锁国,他的国民究竟是怎样富起来的,手中的货币总和是怎样增加的?

你这个问题其实是信用货币的供给机制问题。
货币的供给机制中涉及到要涉及到三个主体,即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
先说中央银行。简单的说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叫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
1、国外资产业务:主要是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黄金,变动国外资产。
2、对政府债权: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向财政透支或直接贷款,变动对政府债权。
3、对金融机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变动对金融机构债权。
你提到的我国出口商品后,外国购买商要把外汇向中国政府换成人民币后再付款,也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一种方式,兑换多少就相当有多投放了多少人民币。
商业银行通过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也就是说将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进行扩大(具体能扩大多少和存款准备金有关系)。
举个例子:
银行首先吸收存款100元,向中央银行缴纳准备金10%后,用于发放贷款90元。企业或个人收到贷款后提取一部分作为现金或直接用于支付(假设是10元)(这部分比例我们称为客户提现率)没有提取的贷款部分80元又作为存款,计算入银行的可贷资金。银行针对这部分资金缴纳准备金10%后,剩下的72元又用于发放贷款。依此类推,最后我们会发现,银行的存款余额达到500元。这就是商业银行扩大货币的方式。
总之,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创造货币,中央银行创造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理论上中央银行根据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调整货币供给,如果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保持一致,则称为货币均衡,否则就是货币失衡。货币失衡就会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在给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央行购买国债也是一种投放货币,首先确认在国债是国家发行的一种债务,本身不是货币,并不代表一定的价值,是一个“虚”的东西,但是当央行买了以后,就相当于央行把债券提前换成货币了,也就是把钱借给政府使用,政府充分利用借到的钱,投入生产,把钱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那么这部分债卷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