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山国现在在何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3:30:28

20世纪30年代,当那块在平山县三汲乡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大河光石”,被当地农民刨出地面时,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古老王国被惊醒了。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活动在石家庄一带的鲜虞人创立了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始建于顾(今石家庄晋州东),公元前381年迁都灵寿(今平山三汲),在8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5代君主,疆域“方五百里”,拥有百座城池,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
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中山国乘机出兵夺取燕国大片土地,名声大振。赵国面对中山国的强势,推出“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连年发兵进攻中山,公元前296年,中山国灭亡。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平山三汲乡发现中山故城遗址,城垣南北长4.5千米、东西宽4千米。城垣呈不规则三角形,依地势修筑。城内文化内涵丰富,分为东西两城。东城为宫殿建筑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住区;西城为王陵区、商业区、居住区和农业区。王宫建筑规模宏大, 手工业作坊按照制陶、铜、铁、骨器、玉器、铸币划分,反映出当时的繁荣景象。
在中山王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珍贵的文物:铁足铜鼎和夔龙铜方壶是目前发现铭文字数最多的战国青铜器;错金银龙凤铜方案、错金银双冀神兽、虎噬鹿屏风架及巨型铸铁方盆等金属器物都是中国罕见的文物精品;青铜“兆舆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使用比例尺的建筑图;两壶古酒在地下尘封了2300多年仍然散发着香气,是世界上发现保存年代最久的古酒实物。
在故城遗址附近发现了中山守丘石刻和中山王池囿遗址。石刻成于公元前378年,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碑碣实物;池囿则是石家庄一带发现最早的古园林遗址。由于历史久远,中山国的许多情况并不为人们所知,它连同它的神秘给石家庄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上的中山国也叫琉球国,位于中国大陆东方(台湾岛的东北方)、日本九州岛西南方的大海中,为一群岛。同古代日本一样,关于其国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中国古史

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落,为姬姓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陕西太行山区。姬姓是周王族的姓,白狄的来历,有说是周文王后裔毕万公的后裔,也有说是来自周文王封给弟弟虢叔的西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