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为什么被称为国舅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8:24:03

他妹妹跟了皇帝

郑成功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武力攻击让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死后葬于台湾台南鹿耳门港附近。“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国姓爷”。 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
明隆武帝见成功年少英俊,文武双全,问之日“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对日:“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隆武帝非常赞许他,即赐他与同姓,易名“成功”,封御营中军都督,授尚方宝剑,仪同附马,自是咸称“国姓爷”。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台湾自古我领土,上溯可到三国吴。
很多汉人渐迁入,和当地人共相处。
宋元时期设机构,正式纳入我版图。
公元十七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
台湾人民激烈反,反抗烈火从未断。
清初东南沿海省,坚持抵抗不降清。
其中规模最大者,当属福建郑成功。
成功忠心保南明,明隆武帝赐朱姓。

时人称为“国舅爷”,抵抗清军甚坚决。

为建抗清根据地,决心打到台湾去。
驱逐荷兰殖民者,伺机恢复大明国。
遂于一六六一年,出师金门攻台湾。
战船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