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是如何保护环境,取得双赢的效果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7:18:00
地理问题!~急

德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是如何保护环境,取得双赢的效果呢

------------加强法制的监管机制!

这个问题不是这么绝对的,其实,所谓的双赢我觉得是不存在的,在德国工业大发展的同时也是环境被污染的时代,而环境改善的过程却是工业升级换代的时候,有些重工业,比如矿业、冶金、基础化工污染是相当厉害的,而鲁尔区的炼钢厂,焦化厂自80年代以来就逐步的被关闭、被一座座的拆掉(卖到中国)、甚至于被改造成博物馆,本来科隆上空的黑烟(科隆大教堂本来应该是白色的,即使氧化作用至少也应该是偏黄色)现在飘在中国罢了。
当然民众对环境的要求、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严刑峻法都在变化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也不是什么双赢的效果,要保护环境的另一个意思就是经济成本,德国的污水处理费用将近是中国的十倍,火电成本也接近十倍,而这些都是消费者买单,哪里双赢了?

回复楼上的:
不要忘了,中国在立法、排放规范上并不是什么都没做。但是现状如何?严刑峻法只是执行手段,并不是解决方案,光有漂亮的法律,同样于事无补。
再补充一个参与德国垃圾法律修改的教授曾经谈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制定法律的目的,并不是完全要人们去严格遵守,而是要让人们以合法的手段去绕开这个法律,但是“绕开”则已经是立法者事先已经预见,并且这就是立法者要达到的目的。
对于类似于环境问题这样复杂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案、答案会有很多,很多都是有可能是可行的,唯一可以很简单回答则是“答案肯定不是仅仅“立法”那么简单的两个字”

答案很简单,就2个字:“立法”!

德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保法

============================================
从德国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所经之处景色迷人,空气清新。连绵不断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无污染的风力发电大风车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无不体现着由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祥和与恬静。

以前的莱茵河污染严重

德国最大的环保非政府组织“自然保护联盟”主席契普克告诉记者,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是通过惨痛教训而逐渐形成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急于改变战后落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