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欲期固结应该怎么办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2:24:13

想要一下子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最首要的,不能讳疾忌医。也不可以丧失信心,认为没有希望。

在具体实行的层面上,其一要逐步改掉自己贪吃的毛病。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心理对应着行为,如果能把行为加以改变,那么对应的心理特质就会变化,例如著名的系统脱敏疗法。口欲期人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注意力集中于“吃”,而广义的“吃”又以对吃喝的喜好为基础,甚至对烟、酒等的过份依赖也是吃喝的一种扩展。婴儿要长大,就必须学会离开妈妈的乳头,学会用嘴之外的身体触碰世界;我们也必须让自己变得不那么馋,变“活着为吃饭”为“吃饭为活着”。吃得饱馒头,就不必非得吃肉;吃得到鸡鸭牛羊,就无需为了“猎奇”而非要尝尝果子狸炖水牛鞭。也许这会让你觉得不公平,凭什么别人能吃而你不可以?就因为你试图长大,而别人还是个孩子,大人和小孩子比吃是很没有水平的。

其二是学会守规矩,比如守法,比如考试不要作弊,比如不要被人家“潜规则”掉。这比改正贪吃的习惯痛苦的多,因为现实中不守规矩而获得额外利益的人太多,有时候那个利益又太诱人;或者你会比别人多费很大的力气才达到了同样的目标。没有补偿,也不会有什么折中,实行起来可能会很痛苦。但一定要坚持,就像小孩子学会不尿床那样,随意尿床是很舒服,但你要长大,你要做一个成年人而不是孩子,成年人怎么可以像孩子那样不讲规矩呢?

其三是逐步让自己独立,包括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和独立承担责任。另一方面,不说假话、不被人利用而说话,你可能得不到由此带来的利益,但还是可以活下去。抛弃对权威的依附也很痛苦,如弗罗姆所言,人皆有逃避自由的本能,都想要“找个人来统治我们,不再有战争”,但那种“动物农场”式的统治,确确实实会让我们活得不像个人。

口唇期对应的年纪是一岁之前,这段时间,婴儿的快乐大多来自嘴唇受到的刺激。如果婴儿得不到满足或过度满足,就可能导致固着,并在日后形成某种口唇期人格特质(包括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拒绝;爱以及对建立亲密关系的恐惧和困难)。到了成年期,这些嘴部刺激的需要即可能表现为嚼口香糖、咬指甲、吸烟、喜欢狂吻、暴食、嗜酒等行为。

1.在口唇期较早阶段,过度满足进食要求或过度关照所致的固着会产生口唇期-依赖型人格。这类人非常容易轻信、被动,总是要求得到他人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