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禹”的鲜卑姓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09:12
不要多 只要精 直接说一下就行

据说 锡伯族 为 古代鲜卑族 的后裔

而 锡伯族 有一姓氏为 【伊拉哩氏】,其后人有改姓 “禹”。
且 这个姓氏是 锡伯族 与 满族 共有的。

【伊拉哩氏】Ilari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满族、锡伯族共有姓氏,又作伊里、伊拉礼、伊喇立,满语的意思“开”,
世居乌喇、叶赫、蜚优城、伊罕阿林城、松花江,
后冠汉字姓伊、何、赵、尼、潘、苏、许、岳、【禹】、仉、柏、樊、郝、靳、李等。

伊拉哩氏

鲜卑姓
定姓族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用以辨别汉族士人和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以恢复门阀制度。
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亲自拟定条制,规定鲜卑元姓门望最高,鲜卑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同汉族头等门阀崔、卢、郑、王四大姓门第相当,不得授以卑官。孝文帝还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由是通过孝文帝时门阀制度的确立和各族的通婚,鲜卑贵族和汉族士人得以进一步融合。
拓跋珪曾令“国”(指八国)立大师、小师,以辨宗党,品举人才。大师、小师比大、小中正。可是拓跋珪没有定姓、族,所以孝文帝在太和十九年“制定姓族”的诏文中说:“代人诸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混然未分”(《魏书,官氏志》)。定姓、族是拓跋贵族的长期要求,孝文帝定姓、族正是适应他们的要求。
孝文帝“令司空穆亮、领军将军元俨、中护军广阳王嘉、尚书陆秀等详定北人姓,务令平均。随所了者三月一列薄帐,送门下以闻。于是升降区别矣。”(同上)所谓“详定北人姓,务令平均”,是说“升降区别”务必符合皇始以来代人功劳的大小。而这种区别,是为了品举人才。一姓本来就是一族,在定姓族中,孝文帝虽然将姓与族分开,根据皇始以来代人官品高下,规定何者为姓,何者为族,但实际上只是“详定北人姓”的高下区别。而所谓北人姓,即《官氏志》中所载一百二十姓。改姓在定姓族的次年(太和二十年)。
以勋臣八姓穆(丘穆陵)、陆(步六孤)、贺(贺赖、贺兰)、刘(独孤)、楼(贺楼)、于(勿忸于、万忸于)、嵇(纥奚)、尉(尉迟)为例,孝文帝说此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