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了《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6:25:22
为什么在描述拉贝这个人时很不一样,拉贝到底是怎么一人?有历史好的或了解的指点一下。谢谢!
我们应该相信谁呢?

拉贝确实受人敬重,但是电影会有部分夸张的,更何况拉贝本身是纳粹阵营的,有些事情确实身不由己。
所以电影终究是电影,要了解历史还是应该多读点书。

因为大陆拍的电影要经过电审局的审核,所以有些东西难免变了味

①拉贝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父亲是一名船长,他16岁时,父亲就因病离开了人世。初中才毕业,拉贝就中断学业,到社会上谋生。1909年,拉贝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国,他的未婚妻道拉也随后来到北京,他们在北京结为伉俪。他进入了德国西门子工作,先后成为北京、天津分公司的经理。1931年11月,拉贝来到首都南京开拓业务,出任南京分公司经理。他与金陵大学农学院院长谢金声签订了一份协议,由学校建一座集办公与居住为一体的房屋出租给拉贝。房屋位于广州路小粉桥1号,环境幽雅宁静。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周围的居民对他友善热情,拉贝在这里工作、生活得极为愉快。

七.七事变的枪声打破了拉贝宁静的生活。1937年8月,日军开始对南京狂轰滥炸。拉贝正在北戴河休假,他星夜兼程赶了回来。他在院子里修筑了一个防空洞,提供给家里的佣人和附近的居民使用。11月,他和一些西方人设立了一个安全区,希望在南京沦陷的最危险时刻,为难民提供一个躲避的场所。他被推为安全区的主席,拉贝明白自己肩负的担子有多重。他说:“由我出任主席,我不应再有丝毫的犹豫。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代都在这个国家愉快渡过,我的儿孙都出生在这里,我的事业在这里获得了成功,我始终得到了中国人的厚待。”

安全区内设有25个难民收容所,聚集了近30万难民。拉贝作为非常时期的“执行市长”,面对的困难象千万座大山。他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与日军斗智斗勇,与日本领事馆反复交涉、抗议,阻止日军的恣意侵犯和屠杀;他把他租住的院子,设为“西门子”难民收容所,收留了600多个附近的居民,丁永庆、宗有琴、李世珍,当年都在这里得到过拉贝的保护;他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记录了日军暴行的500多个惨案;他带领他的委员们寻求国际援助,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特别是历尽艰辛,从上海搞来了能预防脚气漫延的蚕豆。难民们对他顶礼莫拜,称他为活菩萨。为表达对拉贝的敬意,麦卡勒姆牧师专门谱写了一首《南京难民合唱曲》,歌词幽默中隐匿着辛酸:我们要蚕豆做早饭,我们要蚕豆做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