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的出血量有什么讲究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1:42:23
是不是只要不切到字就可以?
比如,要出一本书,只要每页的字,尽量往里边打一打,与页边距离1厘米多,到印刷的时候,随便切,只要切不到字就行,然后统一装订就完事?
就是不比原尺寸大3mm米也行,只要切不到字就可以吧?小3mm,应该看不出来吧?客户不会拿尺量吧?

出血不是那么说的,出血是在印刷品成品边缘有图案时,图案的边缘刚好是成品的边缘,我们不希望边缘有漏白,那么通常办法是将图案在排版时候做得超过裁切线。

因为在印刷结束后,有一个裁切环节(或印后其他环节)是不好控制的,裁切的时候在设计的裁切线大0.5毫米,和小一些都很正常,如果设计的时候刚刚好将图案对齐裁切线,那么结果很可能是有的漏白,有的被切掉一小部分。

故,我们直接将底色或靠近边缘的图象直接超过裁切线,一般用3MM为宜,还可能根据实际需要小点大点没关系,别太小,别超过2MM以内。

你说的情况,就是正常排版就可,你需要的成品切口距版心多少就在排版的时候做成多少就可以,没有出血的概念,你也不用多考虑。

比成品尺寸大3MM就可以了

出血,标准的叫法是裁切线,行内默认的是3mm,其实,工艺好的印刷厂,1mm也是可以的。

你对出血的理解基本上是正确的,只不过在变通上可能实践经验少一些。

一两个毫米的误差,一般的客户是看不出来的,如果是那种要求很严格的客户,比如500强的公司,他们的样本往往要求很高,当然,这也没关系,只要他们愿意付钱,出血只留0.5毫米,都能做的到。

至于文字往里边排一排,这也是美学的需要,不可能把文字都排的满满的吧。那样多难看。

因此出血主要是针对底图或底色的。